为加快推进校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9月10日,后勤保障处邀请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王文亮及芜湖市排水中心谢磊、任自强在A座1215会议室向校领导专题汇报校园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校领导张志宏、卢平、苏国红、郑健、程双四、凤权、周虹屏出席会议,办公室、国资处、建工学院、后保处负责人参加会议。

张志宏首先感谢芜湖市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感谢王院长团队和芜湖市排水中心暑期在烈日炎炎下,对学校进行多轮的实地踏勘和走访,将学校的实际需求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开展方案设计。指出要形成全员共识。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建设“海绵高校样板”,项目改造涉及范围广、时间紧、资金大,需要充分统一教职工思想,针对主大门两侧的景观改造要让教职工广泛参与,进行多方案比选;同时后勤保障处组织召开退休中高层领导及参与老校区建设前辈意见征集会,进一步完善改造方案。要找准核心。海绵城市改造的应有之义就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本次校园海绵化改造的核心就是彻底解决校园内部长期以来的积水问题,同时考虑校园内部环境提升和科普教育的功能。要细化方案。校园内部水系丰富,是学校一大宝贵财富,但水系整体循环不足,水质不高,本次改造需考虑让校内水资源“活”起来,提升校内水系水质;同时部分区域改造要结合交警意见,消除交通隐患。

卢平结合汇报方案指出,重点区域改造要协调统一。本次改造方案主要分7个区域共计19个点位,要注意后期迎检路线周边环境和重点打造区域的协调统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造。设计中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方案的实用性,施工中要严把质量关,要结合这次改造将学校打造成国内最好的海绵校园之一。倒排工期争取项目、完善设计。针对改造项目时间短、任务重,后保处要按照验收迎检日期,倒排工期,细化各阶段任务,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造。

会上,其余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方案分别提出宝贵意见,后期后保处在结合各方意见后,进一步完善改造方案,加快推进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据悉,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充分发挥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通过植物吸收和土壤过滤,减少雨水径流,增加地表的雨水蓄渗能力,减轻排水系统压力,并通过铺设透水沥青和透水面砖材料,增加雨水渗透性,减少径流。
暑假期间,后勤保障处主动作为,积极对接芜湖市住建局排水管理服务中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解决校园存在的排涝等问题、优化提升校园环境,会同专家前后十余次实地踏勘,形成初步改造方案,为争取改造资金、推进海绵建设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文:贺强;图:柴方松;审核:张开炳)